《陜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混凝土添加劑生產基地技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基本編制完成,根據生態環境部令(部令第4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規定,現向社會征求公眾對該項目的意見和建議。 一、建設項目概況及環評報告書主要結論 1.1 建設項目概況 陜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混凝土添加劑生產基地技改擴建項目位于藍田縣工業園區二期回一路南側,總投資300萬元,項目依托公司現有生產車間實施,新增1條酯類聚羧酸減水劑生產線、1條無堿液體速凝劑復配生產線、1條萘系減水劑復配生產線,并在現有鍋爐房內新增一臺2噸天然氣鍋爐,新增工藝設備10臺(套)。項目建設完成后,達到年產酯類聚羧酸減水劑6000噸、液體速凝劑10000噸、萘系添加劑100000噸生產規模。 1.2 項目運行期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 項目運行期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影響的主要因素為廢氣、廢水、噪聲及固廢。 1.3 主要環境影響對策和措施 環境空氣:①丙烯酸廢氣:對酯類聚羧酸減水劑產品酯化反應階段產生的丙烯酸廢氣,在反應釜排氣口處安裝冷凝器,排出氣體經冷凝后排入聚合反應釜,少量尾氣采用風機抽至車間頂部的酸堿吸收塔進一步吸收處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排放。②NH3:對酯類聚羧酸減水劑產品聚合反應階段產生的NH3廢氣,廢氣經安裝在反應釜排氣口處的冷凝器預處理后,尾氣采用風機抽至車間頂部的酸堿吸收塔進一步吸收處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排放。③鍋爐燃用清潔能源天然氣,并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燃氣廢氣通過20m高排氣筒排放。 地表水環境:項目無新增勞動定員,廠區無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項目生產線不產生生產工藝廢水,少量設備、管道及地面沖洗廢水全部排入廢水收集池,經沉淀處理后用于產品復配,不對外排放。要求加強沖洗廢水收集管理,產生的廢水及時回用,并對廢水收集池進行防滲處理。項目廢水不對外排放,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廢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地下水環境:本項目采取“源頭控制、分區防控、污染監控、應急響應”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對可能產生地下水污染影響的各個途徑均進行有效預防,可有效控制廠區內的廢水污染物下滲發生,避免污染地下水。 噪聲:本項目屬于技改擴建項目,新增高噪聲設備數量少,且均置于建筑物內。經采取有針對性的隔聲、減振措施后,預測各廠界噪聲均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要求,不會改變周邊聲環境質量現狀。 固廢:固體廢物臨時貯存場所設置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物控制標準》(GB18599-2001)相關要求,危險廢物暫存間設置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相關要求。項目產生的各類均得到了妥善處置,固體廢物處置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規定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項目固體廢棄物污染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減,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環境風險:本項目所涉及的風險物質丙烯酸、巰基乙酸等化學品的儲存量較小,且物料泄漏能夠被及時發現,泄漏量較少,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本項目加強原料庫風險防范措施,發生泄漏事故正確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并及時啟動事故應急預案,可確保發生事故時對周圍環境影響在可控范圍內。 1.4 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 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當前產業政策、相關規劃要求,選址布合理,項目在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之后,各項污染物能夠穩定達標排放,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技術經濟可行,正常排放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環境風險達到可接受水平。在采取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從環境影響評價角度分析,項目建設可行。 二、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全文及公眾意見表的網絡鏈接及查閱紙質報告書的方式和途徑 《陜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混凝土添加劑生產基地技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全文鏈接:https://pan.baidu.com/s/1GOoZdy7akT-9T0to9Es61g ,提取碼:h85h ; 建設項目公眾意見調查鏈接:http://www.xmabr.com/uploads/soft/20190828/1566986109.docx ; 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的紙質報告書可以在建設單位進行查閱。 三、征求意見的公眾范圍及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方式和途徑 意見征求范圍:項目實施區及周圍公眾。 自公告即日起10 個工作日內,可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與建設單位、環評單位聯 系,發表對該項目環境影響有關的意見或建議。 四、建設單位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陜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聯系人:余抗建 聯系電話:13279365026 郵箱:284568526@qq.com 五、環評單位聯系方式 環評單位:中國輕工業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聯系人:王工 聯系電話:15991756501 郵箱:1284166760@qq.com 陜西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8月28日 |